比尔·盖茨说中国人工智能无法“弯道超车”,猎豹怎么证明它能行
2018-03-22 20:31:3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​“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它创造出来。”这是《数字化生存》的诀窍。

为此,创始人傅盛在“水立方”办大秀,现场跳水,宣誓猎豹移动做人工智能(AI)+机器人的决心,之后,他还发布5款机器人,它们能接待,会卖饮料,可以看护陪伴,还能冲调咖啡,用傅盛的话说,这是“AI+机械制造的跨界”,目的是证明自己,造就流行,让猎豹执掌未来。

最新的财报显示,第四季度,猎豹依靠移动工具产品及相关服务增长,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超256%,2017年全年经营利润达4.47亿元,相对于2016年经营亏损1240万元,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同时,经营性净现金流入达6.21亿元,月度活跃用户规模达5.52亿……

无疑,猎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,但别忘了,在互联网世界里“不狂奔就死”。因此,傅盛需要树立一个新的战略目标,让它带着组织往前走,“在身强力壮的时候生孩子”,才能避免“死于安乐”的悲剧。

要知道,如今AI方兴未艾,却是大势所趋——不断的信息爆炸带来海量数据,技术越发成熟,计算成本越来越低。于是,阿尔法狗横扫人类棋手,无人驾驶开始走进现实,各种智能设备迅速普及,各种智能应用层出不穷,用傅盛的话说:“整个物理世界正在数据化、智能化,它使得很多行业都有数10倍的增长机会。”所以,他为猎豹定下AI的战略目标,着重于智能机器人的产品落地。

与傅盛同样看好AI产业的,还有微软的创始人比尔.盖茨,不过,他在接受采访时却说:即便有政策的扶持,他也不认为中国能在AI发展上对美国弯道超车。显然,猎豹要做的,就是要证明他在“用过去的眼光,看新生的事物”,即便在核心技术的“0到1”上,中国还有不足,但在产品落地的“1到N”上,中国的突破一定可以超过美国。

毕竟,这个产业还在初级阶段,真正的高级玩家还没出现,真正的用户需求还没被满足,而先进的技术不可能永远高高在上,它们最终都将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。

一句话,猎豹全力在“AI+机器人”上扎台型,既是“低头走路,也要抬头看天”生存法则,也是“方向做对,事半功倍”的现实选择。

必需的欲望

正如《反脆弱》里所说:“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,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。”如今的互联网世界里,一切速生速朽,微软等老牌企业倡导的“利润定乾坤”已经过时,只有像亚马逊那样,不断颠覆式的“发展定江山”,才能长久地生存,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必需的欲望。

之前,猎豹以工具出名,再到后来的移动化、国际化,每一次转型,都是傅盛在已有优势时,小步快跑,不断试错,寻找新目标,以“侦察兵”模式打开了更大的局面。

比如,当年,猎豹在杀毒方面很成功,而清理流氓应用已经成为安卓市场上最大的需求。于是,猎豹停掉手头冗余项目,集中优势兵力,在清理大师上做单点突破,将其改为移动版,做深度优化,使其成为“一针捅破天”的产品。结果,这款应用迅速崛起,帮猎豹拿下移动互联网的一席之地,同时,它也以点带面,协助猎豹开拓游戏、内容等商业变现的新路径。

而如今,猎豹的业绩飞升,市盈率等财务指标飞涨,团队、投资人可能因为股价的上涨士气高涨,但同时也可能因此对变革产生懈怠,躺在胜利的光环下不思进取。因此,猎豹更需要在“市梦率”上树立新的愿景,保持创业精神,冲破旧有的规则、习惯和知识体系,建立新的意识系统、发展模式。

所以,作为“舵手”的傅盛,才“智者随事而制”,将前几年布局的AI成果整合起来,“秀”出来,让猎豹确定“AI+机器人”的主航道,团队、投资人才能心往一处想,智往一处谋,力往一处使,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顺风操帆,携手前行。

这样一来,猎豹就不会忽视市场和用户的需求,也不会走向内耗不断的“大企业病”,转而,持续地自我进化,焕发生命力,在人工智能这颠覆性的方向上,更好地建立起产品、生态和商业模式,它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。

如此种种,就像雷军说的“别用战术的勤奋,掩盖了战略的懒惰”,有清晰的目标,才能不画地为牢;不断颠覆自我,才能避免被别人颠覆;不让趋势取代优势,才能活出不一样的烟火。

有落地,才不是耍流氓

当然,“AI+机器人”的战略不是计划,它需要可执行的战术动作来完成。用傅盛自己的形容,它非常非常难,要破除外人异想天开的嘲笑,就必须找到颠覆性的“岔道”,有场景、有能力落地,这样才不是耍流氓。

按照傅盛说法,波士顿动力、日本本田的机器人,研发数十年,但成本依然高达数十万元,且能耗极高,不能商业实用。而更多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并不智能,比如,曾火爆网络的某段视频,机器人与人对话流畅、幽默,不过是背后有真人在遥控、对话、变声,而打乒乓球、玩摇滚乐的机器臂,更是工程师一个月写代码的成果,它们不能移动位置,也不能换乐曲,这些跟人工智能没有一毛钱关系。

而其他所谓的智能机器人不过是演示版或PPT思维下的大玩具,用一堆开源的零碎应用强行拼凑,根本无法深入用户需求的场景,结果也只能像流星一闪而过,再也没有声音。

这时,产品经理出身的傅盛看到了乱象中的机会——只要嫁接猎豹的积淀,洞察、分析和迎合人性需求,来塑造“AI+机器人”的核心竞争力,就能把握住行业升级的步伐,将技术落地,定义未来,为智能机器人行业带来蜕变、新生。

首先,猎豹坐拥数亿用户,切入游戏、内容等各种应用场景,场景即连接,连接即数据,这就达成了《智能时代》里说的“驱动AI的大数据特征”:数据量足够大、多维度和够完备,所以,在这些数据养料的供给下,AI能迅速投入到应用。

基于此,猎豹的输入法Cheetah Keyboard,就能预测并修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输入的文字内容,提高移动输入体验;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直播中,实现24小时的实时监控,防范色情,极大地提升审核效率,降低人力成本;而语音交互系统猎户OS,也因此能后来居上,成为众多智能音箱的首选。这就像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.波特所说:“竞争的优势,往往就是产业价值链某些环节的优势”。

其次,更重要的是,“AI+机器人”要满足顾客需求,手段就是“独特的价值主张”,这样才能占领市场,获得更多信徒,如此,就需要傅盛和猎豹突出的产品基因。

例如,这次发布的“豹小秘”机器人,它的应用场景在公司前台,8个麦克风收音,减少杂音干扰,保证语音识别精准,加上激光雷达、路径感知、语义理解,确保引领、跟随和躲避障碍,因此,它不仅代办了前台大部分接待工作,还能夜间巡逻。而且它只租不卖的模式,每月2999元租金,就连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都感慨“比聘人划算”。

可见,“AI+机器人”的产品化,就是找到强需求而不是伪需求,然后判断这个强需求能不能被技术解决,同时,让场景和产业深度结合起来。

由此,有AI基础,有产品能力,能落实应用,猎豹只要加速试错、迭代,就能像iPhone那样,完成经济学上的“供给创造”,让“未来已来,并且加速流行”,这正是中国AI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。

小郝子相信,技术驱动的商业世界,最后称霸的,绝不是最早试水的企业,而是最具有集成思维、能够贴近消费者的企业,猎豹能否在“AI+机器人”领域后来居上,时间不欺人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作者:小郝子 / 11年传媒经历,前商业杂志资深记者,一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喵……互联网的幸福就在这里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